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今日热闻 05-08 阅读:49 评论:0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有多种方法,根据给予的剂量和实施步骤,各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

(1)午夜一片法试验:在对照日早晨8点采血测皮质醇,晚上12点服用地塞米松0.75毫克(肥胖者可调整至1-1.5毫克),次日晨再采血。正常情况下,对照日皮质醇应在8点测量值84.9-593.4纳摩尔/升。服药后,皮质醇应降至82.8纳摩尔/升以下,用于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

(2)小剂量抑制试验:连续2天口服地塞米松0.5毫克,每6小时一次,服药前及第二天留取24小时尿液测尿游离皮质醇,同时在服药前和第三日早晨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若尿游离皮质醇低于69纳摩尔/24小时,血皮质醇小于82.8纳摩尔/升,说明皮质醇增多症可能不存在。

(3)大剂量抑制试验:连续2天口服地塞米松2毫克,每6小时一次,检查方式与小剂量相同。大剂量地塞米松有助于鉴别柯兴综合征的病因,对垂体病变引起的病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4)中剂量抑制试验:连续5天口服地塞米松0.75毫克,1次/6小时,留取尿液测17-酮类固醇。若服药后尿17-酮类固醇减少50%以上,说明肾上腺分泌的性激素正常;若减少不足50%,可能提示来自性腺或其他部位的问题。

以上试验结果分析有助于诊断和评估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疾病,提供关键的临床线索。

扩展资料

地塞米松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中生物作用最强的激素之一,仅需要很小的量即能达到与天然皮质醇相似的作用,因其量小,分布在血中浓度很低,难以用常规放射免疫定量测定法测出,故对测定自身皮质醇分泌量无影响。本试验利用地塞米松这一特性,通过其对垂体、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作用,及由此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的程度,来了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是否高于正常,其可能的病变在那个器官。

易考、易错、易混淆——大、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Hi~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赵雪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易考、易错、易混淆”的考点——大、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之所以怼上这个点,是因为这两个试验在各大教材中的描述并不是太详细,但考试中还偏偏爱出这个考点,导致很多同学一遇到它,分分钟被虐得很惨。

所以开了这个帖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废话不多说,新同学赶紧上车,扣好安全带,老司机要开始飙车了。

---------------------------------------------------------------------------------------------------------------------------------------------------

先看一道典型的考题

女,32岁,一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病人,尿及血游离皮质醇不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所抑制,而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所抑制,其初步诊断为

A.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

B.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瘤

C.异位ACTH综合征

D.垂体Cushing病

E.皮质激素长期治疗

暂时先不理会答案,首先要说明一下的是:库欣综合征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疾病,它包括了上题中ABCD项中的疾病外,还包括了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可以说,只要考到这个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干扰项设置成这几种疾病可能性最大,另外加一个肥胖作为干扰项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它们都可以做大、小剂

量地塞米松试验,所以要分析出答案会有一定的难度。

1.想要搞清楚这几种疾病是否受大、小地米抑制试验所抑制,就得先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一条轴开始。

下图是正常人群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其逻辑关系图中已经标注,应该不难理解,这里不做过多表述。

2.地塞米松,作为一个人工合成的ACH,它能够负反馈抑制这条轴,例如:我们让正常人(含肥胖人群)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后(图中1点)会激活负反

馈机制(图中2点),使下丘脑、脑垂体分泌CRH和ACTH减少(图中3点),近一步导致肾上腺分泌ACH减少(图中4点),此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地塞米

松的“抑制”作用,故称该试验为“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下的是肥胖人群,肥胖人群常常在考题中作为干扰项存在,所以务必注意肥胖人

群和正常人群一样,可以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

3.再来看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按病变部位划分:

(1)垂体病变——库欣病(注意库欣综合征包含库欣病,不要把它们理解成是同一个疾病)

(2)肾上腺病变——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3)异位ACTH综合征——病变部位并不在这条轴上,所以叫做“异位”ACTH综合征,主要是指各种肿瘤疾病,例如小细胞肺癌。

下图主要介绍库欣综合征的肾上腺的病变。由于肾上腺出现了癌变、增生亦或是腺瘤,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自主”分泌ACH(图中标红处),所谓

“自主”可以理解为不受上级中枢(下丘脑和脑垂体)的控制,病变自行分泌ACH,故:这类疾病无论小剂还是大剂量地塞米松,都不能抑制其分泌ACH。

4.库欣病。其病变部位在脑垂体(主要是微腺瘤),分泌ACTH是“半自主”性的。可以理解为:能够自行分泌少量ACTH,但仍然受上级中枢调控。所以这就给

了地塞米松抑制的机会。注意,由于库欣病能够自行分泌少量ACTH,所以小剂量的地塞米松是无法抑制这一过程的,只有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的情况下才可以。

故:库欣病小剂量不被抑制,而大剂量抑制。

综上所述:

肥胖人群——小剂量地塞米松即可抑制

肾上腺皮质癌、腺瘤、结节增生以及异位ACTH综合征——小剂量、大剂量都不能抑制

库欣病——小剂量不能抑制、大剂量可以抑制。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做题角度):

1.只要是库欣综合征,无论哪一种疾病,小剂量地塞米松都不能抑制。

2.在库欣综合征中,大剂量地塞米松只能抑制库欣病,其余均不能抑制。

最后,再做一道题,看看是否理解了呢。有任何问题,欢迎各位同学在楼下交流。3Q!

女性,35岁,因多食,肥胖,闭经,血糖高就诊,体检:身高160㎝,体重75kg,腹部,臀部脂肪堆积,紫纹(+),血压:170/100mmHg,血糖10.1mmol/L,初诊皮质醇增多症

为进一步确定是否为Cushing病,下述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CRF兴奋试验

B.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C.ACTH兴奋试验

D.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E.甲吡酮试验

相关推荐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