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 是好是坏要不要治疗

今日热闻 08-27 阅读:45 评论:0

什么叫***窦性心动过缓***是好是坏要不要治疗

1.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病人头晕等症状明显,且心率低于40次/分时,可选用下列药物:

(1)阿托品

①作用:阿托品为竞争性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故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

②用法及剂量:0.3~0.6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2毫克静脉注射。

(2)异丙肾上腺素

①作用:为β-受体兴奋剂,对正位起搏点(窦房结)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加速传导,故可使心率加快。

②用法及剂量:2.5~10毫克含化,每日3~4次。或者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

(3)麻黄素

①作用:麻黄素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而持久,故可使心率加快。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可抵销它的直接加速心率作用,故其加快心率的作用不明显。

②用法及剂量: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此时可能促发心室颤动。此时的心动过缓在急性心肌梗塞所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仅次于室性过早搏动。后下壁梗塞时的发生率比前壁梗塞时大3倍。窦性心动过缓最可能出现于梗塞发作后的最初数小时内(其发生率为40%)。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所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应予及时处理。药物治疗上可选用阿托品静脉注射及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

2.心动过缓

指成人心脏跳动每分钟少于60次。原因有多种,常见的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使窦房结发出的心跳冲动减慢所致,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运动员、体

力劳动者和老年人。本病也见于窦房结病变,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

房结功能低下”、“窦房结功能迟钝综合症”或“窦房晕厥”等,因冠心病、心

肌炎或心肌病等,导致窦房结缺血、发炎、纤维化或坏死等变化。有头痛、眩晕、

心悸、气喘、甚至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等。

心电图见显著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原因

么是窦性心律不齐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类型:(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④P-R间期大于0.12秒。(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④P-R间期大于0.12秒。(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临床表现: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诊断依据: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相关推荐

标签列表